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4篇
  免费   209篇
  国内免费   134篇
电工技术   87篇
综合类   222篇
化学工业   42篇
金属工艺   336篇
机械仪表   380篇
建筑科学   21篇
矿业工程   37篇
能源动力   37篇
轻工业   18篇
水利工程   11篇
石油天然气   16篇
武器工业   84篇
无线电   33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4篇
冶金工业   42篇
原子能技术   107篇
自动化技术   24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研究大功率自动同步离合器棘轮棘爪之间的碰撞特性,以4.5 MW自动同步离合器的核心部件棘轮棘爪机构为对象,利用RECURDYN软件建立了棘轮棘爪的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结合碰撞问题一般求解方法,对棘轮棘爪碰撞啮合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棘轮棘爪差动角速度、接触刚度系数等对碰撞力和棘轮速度的影响,获取了棘轮棘爪之间的碰撞特性。  相似文献   
62.
为了辅助偏瘫病人完成行走训练,提出了一种助行训练机器人骨盆位姿控制机构,根据该机构的原理和组成,利用凯恩方法建立了骨盆平面机构的动力学方程,并根据骨盆位姿的运动规律进行了运动学仿真计算,得到了机构运动杆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曲线。通过解算动力学方程得到了驱动力曲线。计算结果表明:该骨盆位姿控制机构能够实现人体骨盆的位姿控制,通过控制x、z方向的移动机构和骨盆平面机构两个杆的伸缩,可以实现人行走训练时骨盆四个自由度的运动。  相似文献   
63.
柔性气动连续体机器人关节结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气动人工肌肉和缆绳组合驱动,提出了一种三自由柔性气动连续体机器人关节,该关节具有结构紧凑、柔顺性高、控制简单等特点。通过分析该机器人关节结构特性,采用修正的D-H法,建立了其正反解运动学模型,求解了其位置运动学解和速度运动学解,通过仿真验证了关节结构的合理性和运动学方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4.
在机械式缠绕机的基础上,增加了吐丝头的伸缩、回转机构及张力控制机构,研发出一种新型的四轴联动的玻璃纤维缠绕机。通过计算机控制使该缠绕机四轴联动,结合相应芯模的缠绕方法,可方便快速的实现对矩形芯模、压力容器芯模等常用芯模的缠绕。为了减小缠绕过程中各层纤维之间张力的影响,采用阶梯式张力控制施加的方法;为了提高芯模的设计速度,基于Solidworks完成常用芯模的参数化设计,并构建了常用芯模的模型库,实现随时调用想要特征的芯模。  相似文献   
65.
角接触球轴承的动特性对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可靠性及寿命等有重要影响。以弹性力学理论、滚动轴承动力学和沟道控制理论为基础,研究角接触球轴承的动特性。推导了计及过盈配合量和预紧力影响的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动刚度计算方法,并对轴承动刚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过盈量的增大,轴向刚度逐渐减小,径向刚度则逐渐增大,外圈过盈量影响更显著;预紧力过小时,刚度会出现明显的波动现象,适当的预紧力对角接触球轴承刚度的稳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6.
双半内圈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设计时,需要在一定的轴向负荷下控制双半内圈端面的间隙量。在分析了零件间几何关系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间隙量的计算和测量方法,简便快捷,方便实用,保证了设计和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67.
借助COBRA软件对某角接触球轴承的游隙和结构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大大减少轴承的接触应力和滚道磨损发热量,缩短了设计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8.
为了优化室温下等通道转角挤压纯钛工件的几何形状,采用三维有限元软件模拟了纯钛工件的变形行为。通过对比分析工件形状和尺寸对损伤因子、挤压力以及剪切带处应变速率分布等参数的影响,获得了工件最佳几何形状。仿真结果表明,方条形工件的损伤因子大于圆棒型工件,且高于纯钛材料的临界损伤因子,表明方条形工件不利于变形,易产生表面裂纹。3D模拟结果表明,直径为15 mm的圆棒型工件具有最小的损伤因子,适中的挤压载荷以及相对均匀的应变分布。依据仿真结果提供的最佳工件,即直径为15 mm的圆棒型工件,室温下成功挤压出直径15 mm的纯钛圆棒。挤压后样品截面上硬度分布均匀,与3D仿真所预示的均匀应变分布相一致。  相似文献   
69.
通过分析微机电陀螺仪的原理、性能、特点、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认为微振动陀螺、流体陀螺、固体微陀螺、静电悬浮转子式微陀螺最有可能在短期内用于智能汽车系统.考虑到成本、尺寸、精度上的综合优势,提出微振动陀螺、固体陀螺、流体陀螺、静电悬浮陀螺有在智能汽车上推广使用的可能性,而原子陀螺则具有很好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0.
It is well known that weld residual stress and distortion should be controlled appropriately for structural integrity. Recently, it has become much more necessary to control weld distortion to highly improve manufacturing efficiency. Various studies on control of weld distortion had been conducted based on clarification of influential dominant factors for that. The influential dominant factors had been studied from a viewpoint o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plate thickness section. Without considering moving the weld heat source,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s controlled by weld heat input (Qnet) per weld length. Angular distortion, which is controlled by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direction of plate thickness (h), is controlled by heat input parameter (Qnet/h2). However, it has recently become known that the conventional results cannot be applied to all welding processes because such processes are becoming more diversified. It is significant for more accurate control of angular distortion to investigate once aga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at input parameter and angular distortion. In this study,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t input parameter and angular distortion are carried out. The effects of welding current and welding speed are investigated individually in both TIG and MAG weld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welding methods is also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result, the effects of them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during welding. It is considered that angular distortion is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not only in plate thickness section but also along welding direction. So, angular distortion is not always controlled by only the conventional heat input parameter because the heat input parameter is proposed as the influential dominant factor for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plate thickness sec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nherent strai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relation to three-dimension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during welding for more accurate control of angular distor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